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医药卫生正文

中药价格“直升机” 让老药罐子闹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27 浏览次数:100
  本来治病救人的中药材,却反身成为了“药你命”,近期,价格仿佛坐上了直升机的中草药让老药罐子们十分闹心,直呼“再这么往上涨,心脏也要犯病了!”可不,对于那些退休金微薄的老病号而言,翻着跟斗涨价的中药已经在和温饱消费“抢钱”了。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6月份涨价中药材品种达371个,涨价品种约占总量的69%。其中,有88种中药材涨幅超过50%,而野生中药材最高涨幅甚至达到了惊人的400%。
  
  高通胀压境,中药材价格顺势攀高,让穿梭其间的囤积炒作者荷包丰盈。但与此同时,购药成本猛增所引致的“杀伤力”并不逊色于其他日常生活品。有退休老人向媒体反映,以前他每月吃中药的花费大约400多元,占他退休金的1/3。但如今,他竟然要为同样的中药支付近1000元,不得不在“吃药”与“吃饭”间做取舍了。老人的“两难选择”难免让人心酸,但又是什么原因推高了药材价格呢?
  
  事实上,本轮中药材来势凶猛的涨价潮,是天灾、人祸及种植户冷遇三方因素共同发力的结果。最近一段时间,国内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频发,致使中药材接连减产。而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供给稀缺又让无孔不入的游资嗅到商机,中药材价格又遭遇了人为哄抬因素的侵袭。中药材也属于农作物大类,需要固定的耕作周期,且一般都有半年至一两年的库存量,名贵药材更有2-3年的库存量,如若没有人为囤货炒作因素,中草药在市场上根本不会体现出如此严重的稀缺性。而且,药用需求市场的规模肯定要远小于粮食作物,国内很多药材品种种植区域较为集中,这也给那些从股市、楼市游离出来的资金操控带来便利。业内人士坦言,即便像甘草这种用量较大的中草药,几个亿的资本就足以“控局”。此外,大批中间商横亘在农户与消费者之间,阻断了供求与价格信息的畅通传递。对许多农户而言,种植中药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收入没有保障,付出与收获的不对等再度挫伤农民耕种的积极性。尤其是在2009年之前,中药材经历了一个长达10年的价格低谷,大批农户无法承受入不敷出的窘境,纷纷选择退出中药材领域。
  
  显然,自然灾害属于不可抗力,短期内无法扭转。给当下中药价格降温的直接抓手,就是打击中间商的投机行为。与行政部门严控其他商品价格备受争议不同,有鉴于医疗用品属于社会基本保障范畴,笔者赞同对药价实施直接管控。但问题是,管制大棒并无法从根本上扭转中药材市场的供求矛盾,而只有结合产业扶持、培育举措,才能给整治价格乱象带来釜底抽薪之效。
  
  其实,农作物耕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样困扰着中药材领域,农户种植中药材依然未能摆脱“蛛网理论”的束缚:即当年好的市场行情会激励农户纷纷进入或扩产,以至于来年供大于求而引发价格下跌;在下一期,药材种植热情下降,市场价格却“意外”反弹。其间,农户因总是无法切中市场脉搏而难以获得丰厚回报。可见,打破供求关系中“蛛网”般循环的关键,就在于明确市场价格走势预期。当然,就中药材而言,各品种所含化学成分千差万别,且个体大小、品相差别较大,依靠行政部门完全逐一定价并不现实。行政力量的根本介入点应该在于搭建起市场信息交易平台,营造供求双方充分博弈的互动环境。具体而言,就是尽早设立产销信息导航和预警系统,实时发布药材整体走势、单品价格波动、生产成本、成交量等综合信息,以此引导经济主体调整市场行为,最终实现买卖双方的高效对接,并挤出炒作泡沫。
  
  老药罐子们期盼,搭载中药材价格上扬的“直升机”能尽早落地,而完善的市场信息交易平台则是其最权威的“调度指挥中心”。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