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轻工正文

中国日化新常态:举重若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05 浏览次数:78
中国日化新常态:举重若轻

早在2013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指出,中国经济的关键问题是结构失衡:一是需求结构不合理,消费率偏低;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业比重低,制造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三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生产力布局不尽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低;四是城镇化特别是人口城镇化滞后,制约内需扩大。针对这一困境,之前出现了一些政府主导的结构不合理调结构、加大城镇化硬件建设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对措施,结果问题解决了多少不得而知,但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是确定的。

  如今,中国经济下行趋势仍然没有改变,社会上又掀起供给侧改革潮。供给侧改革的逻辑是,很多人认为中国的需求还很大,每年仅流向海外市场的终端购买力就达上万亿,由此断定目前中国经济主要问题不在于需求不足,而是企业供给的产品有问题,所以要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数量。但近期知名经济学者吴敬琏却对供给侧改革表达了隐忧:“最近一个月,出现所谓改革空转:领导部门忙着发文件,下级部门忙着学文件,一个文件还没学完,第二个文件又来了。这样改革空转,或者说改革成了修辞,要引起足够警惕。”

  改革似乎在千回百转,但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就没有改善空间。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告诉我们,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生产出来的商品找不到市场,导致一方面库存商品大量堆积,生产难以为继,工厂倒闭,工人失业,而人民群众有效需求又得不到满足,生活困难。马克思的洞见实际上仍可为中国当下经济现实作注脚,即解决中国的经济困境,最终还是要回到生产过剩与需求不足的矛盾缓和上。

  德鲁克的中国药方

  只是相比马克思暴力革命的解决方案,一百多年后的1990年代中期,日本最大食品零售商大荣百货创始人中内功与世界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给中国开出的药方——分销革命,似乎更加温和而现实。

  原来,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为了保护本国的食品行业,采取了限制市场流通和阻止降价的政策。而刚刚创立于1957年的大荣百货,却摒弃厂商本位立场,坚持“以更低的价钱向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商品”的理念,让商品不断因应消费者的需求而变。为此甚至不惜公然与各路厂家公开叫板。尤其是1964年因彩电打折销售纠纷而引起的“大荣松下战争”,一打就是三十年,在此期间各处大荣超市里什么货色都有,就是没有松下电器,直到1995年才以松下让步的形式得到和解。大荣的坚持,深受消费者欢迎,也成就了自己。到1995年,大荣营业额高达250亿美元,超越三越百货成为日本流通业老大,亚洲第一,在国内拥有1200家大型超市,6700多家便利店、220多家大型百货商店和7个大型配送中心。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