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矿产能源正文

钢材市场“规律”再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02 浏览次数:67
钢材市场“规律”再探   许多年来,每次中国钢价发生大起大落变化的时候,其价格的高低,都完全和供求状况相对应吗……?曾记否,中国钢市“高库存”和“高价格”并行、“库存降”和“价格跌”并存、“低效益”和“高产量”并存等“悖论”现象屡屡频繁呈现。
  
  连日来,铁矿石价格暴涨。
  
  一时间,更多舆论或分析,将此行情描述为“突然”、“离奇”、“炒作”、“不理解”……其实,大可不必如此。
  
  因为,如果我们能真正换一种思维方式,跳出传统分析模式的羁绊,就不会感觉此轮铁矿石价格暴涨是“离奇”,更不会认为是不符合“规律”……
  
  我们看看以下的“规律”符合“规律“吗?
  
  ――首先,听听华尔街老牌分析师、备受尊敬的鲍勃•法雷尔的忠告。他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投资基本原则:“当所有专家、所有的预期都达成一致时──相反的事情将会发生。”若回顾此前所有关于铁矿石“后市”的分析,可以说几乎都是“唱衰”的,其主要依据几乎大同小异,无非是“世界经济艰难复苏”、“中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国内外矿山投资加大”、“未来全球铁矿石产能将大量释放”、“当前国内港口库存超量”、“部分钢厂减产并削减铁矿石库存”……没错,这些都是实情。但是,我们却严重忽略了另一种实情。即:著名的“酒吧理论”。
  
  其理论模型是这样的:有100个人很喜欢泡酒吧,这些人在每个周末,都要决定是去酒吧活动还是待在家里休息。酒吧的容量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座位是有限的。如果去的人多了,去酒吧的人会感到不舒服。此时,他们留在家中比去酒吧更舒服。假定酒吧的容量是60人,如果某人预测去酒吧的人数超过60人,他的决定是不去,反之则去。这100人如何作出去还是不去的决定呢?每一个参与者面临的信息只是以前去酒吧的人数,因此,他们只能根据以前的历史数据,归纳出此次行动的策略。
  
  这个博弈的每个参与者,都面临着这样一个困惑:如果许多人预测去的人数超过60,而决定不去,那么酒吧的人数会很少,这时候作出的这些预测就错了。反过来,如果有很大一部分人预测去的人数少于60,他们因而去了酒吧,则去的人会很多,超过了60,此时他们的预测也错了。
  
  因而,一个作出正确预测的人应该是,他能知道其他人如何作出预测。但是,在这个问题中每个人预测时面临的信息来源都是一样的,即:过去的历史及过去的数据。同时,每个人无法知道别人如何作出预测。因此,所谓正确的预测几乎不可能存在……铁矿石,此前几乎绝大多数人都预测会降价,甚至有“权威人士”还提出某时段将迎来所谓的“拐点”,这就更使众多钢厂和贸易商的市场信心遭重挫并大幅减少存货,且伺机“翻身”,而当市场稍呈利好预期迹象,市场将毫无疑问地迅即“大翻转”,这就再次应验了鲍勃•法雷尔的著名论断,记住他的这句话没有坏处。
  
  此轮矿价上涨现象,再次告诉我们:有时候仅仅凭借积累的“历史数据”来研判市场,并非很全面,或存有一定偏颇。
  
  ――其次,看看当今中国钢市上屡次出现的很多供需“悖论”现象。许多年来,每次中国钢价发生大起大落变化的时候,其价格的高低,都完全和供求状况相对应吗……?曾记否,中国钢市“高库存”和“高价格”并行、“库存降”和“价格跌”并存、“低效益”和“高产量”并存等“悖论”现象屡屡频繁呈现。因为,在现今的中国,有着举世瞩目的、数量庞大的钢厂和钢贸易商(钢材和铁矿石),这些“能量巨大”的生产和流通“团体”的一举一动,足以迅速放大钢市非终端的“需求”,也足以迅速放大钢市非实际需求的“萎缩”,铁矿石贸易也有类似之道。
  
  我们还可以观察一组数据:以2008年的年中为例,全世界每天石油的消耗量和供应量差不多,平均是8700万桶左右,明显的供求平衡或小幅度供过于求,但油价却从70美元1桶飚升到147美元1桶。2008年、2009年全球粮食总产量为21.6亿吨,总消费量为21.5亿吨,而年底吃不完的库存为3.4亿吨,这也是很明显的小幅度供过于求,但是粮价却大涨,国际价格是中国的5倍……这些数据起码显示,某些产品的价格变动已经不能完全由简单的供求决定了。
  
  因而,无论国内或国际,也无论哪一级的铁矿石贸易商,都完全可以迅速而敏锐地凭借当时的“宏观经济预期”信号(虽然尚未真正进入有实质消费增量需求阶段),或单独抬价、或抱团“拉涨”价格,若从充分自由竞争的市场角度来看,这完全是无可厚非的一种市场运作或营销手段,只是看谁能把握好先机罢了。
  
  此轮矿价上涨现象,再次提示我们,有时候我们仅仅凭借“供求理论”研判市场,并非很全面,甚至存有较大差异。
  
  ――第三,要明辨近期我国钢铁企业老板们的经营智慧和自身环境。目前,中国钢铁行业的现实情况为:自2011年以来,全行业继续面临低价格、高成本的严峻形势,致使钢铁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下滑,由钢铁生产主业亏损变为行业亏损,呈现出进入新世纪以来首次全行业亏损;企业资金紧张,银行借款增加,财务费用大幅上升;钢企资金紧张状况加剧,融资成本上升;仅截至2012年1-11月份,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了5.37%,银行借款同比增长6.58%,财务费用同比上升了24.38%;同时,仅截至2012年11月末,会员企业资产负债率已经攀升到68.67%,同比上升近1.64个百分点;高额税负以及地方不合理收费,进一步加重了企业负担;由于矿产资源税等税率调高导致企业税负增加,一些地方为保证税收不减少而向钢铁企业超前征税;同时,一些地方的不合理收费项目,也给企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使企业苦不堪言。
  
  近期,面对铁矿石价格的一路飙升,我们很多分析或解读,都将此轮铁矿石价格暴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归咎为:钢厂或贸易商过度去库存(大幅度降低铁矿石库存量),而当宏观政策预期稍有利好或钢市预期稍显活跃之际,各方皆迅速补库而助长了铁矿石涨价……的确,客观上有这种因素,但其深层次归因并不在此。
  
  难道钢厂老板们就真的这么“弱智”吗?就真的不知道在矿价低迷的时候多存点货吗(起码不至于大量去库存而导致一定风险)?就真的不知道超低的原料库存可能会带来风险吗?就真的不清楚钢铁生产具有连续化的特征吗……?对于经历过中国钢市“百般曲折”见多识广的钢企老板们,笃定不会如此“弱智”。
  
  事实上,很大部分钢厂或相当多的贸易商,一段时期以来手头资金非常拮据,他们是在市场长期极度低迷、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严重亏损状态下,迫不得以而采取超量去库存化,而绝不是钢厂或贸易商们都盲目削减正常库存。
  
  此轮矿价上涨现象,还教育我们:局外的分析人士并非比局内的老板们更“精明”,绝不要任意低估钢厂和贸易商的智慧,如果舆论或分析人士仍不能真正深入市场底层去接触实际、不去切实深入了解并熟知钢厂和贸易商的真情实际、不去弥补分析人士仅仅习惯于“电话切磋”行情之狭隘和缺憾,就仍会对此轮矿价上涨继续感到“不理解”。
  
  ――再者,要看透铁矿石等资源性商品特有的绝对性“稀缺”属性。众所周知,从2009年之前的铁矿石“长协”价格机制终结之前至今,有关铁矿石“话语权”的舆论探讨和评判就从来没有间断过。但是,这些争论却丝毫不能也不会改变铁矿石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属性的大宗商品的固有特征。其实,当前铁矿石价格暴涨现象,并不是所谓是否失或得“话语权”所能左右的,而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须接受的客观市场现状使然,而作用于这一结果最根本的因素是:其一,独特需求;其二,资源垄断;其三,商品属性,其四,间或有汇率及国际局势变化等因素影响。
  
  本轮铁矿石价格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世界铁矿石生产供应商对资源的高度垄断性。如果我们非要说所谓失“话语权”,那就必须说“资源垄断性话语权”,若再继续延伸,还应包括“高科技垄断权”等等。目前,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哈默斯利、必和必拓等主要铁矿石国际巨商,控制着全球80%的铁矿石资源,为获取超额利润,铁矿石供应商价格合谋之力超强。
  
  本轮铁矿石价格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铁矿石特有的“商品属性”。就一般商品而言,我们都会说“价格高涨,必有大落”,若从“广谱”理论而言,这种规律的确存在,“铁矿石价格高涨,必有大落”的现象也会存在。但是,我们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矿产品不同于一般性加工性商品,矿产品具有资源性产品特有的不可再生属性,随着对已探明矿床开采量的增加,全球铁矿石地质资源储存量将逐渐减少,尤其在当今世界上,废钢尚未能占据金属冶炼的全部(目前中国仅在10%左右)、尚没有完全可以取代钢铁材料特性的其它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低成本新型材料诞生之前,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曲线将是长期向上的(尽管期间会有下降,但或都是暂时受经济周期阶段性波动因素所致)。
  
  此轮矿价上涨现象,再次告诉我们:对于大宗商品尤其是铁矿石,因其自身特有的属性(此处,我们还尚未涉及铁矿石的金融属性,因为投资品受风险收益规律控制,而不会完全受制于供求关系……此话题暂不议),我们不能完全将其视为一般性的加工性商品来研判它的价格波动,必须特别看到铁矿石的资源属性,甚至在今后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内,其特有的需求特征及垄断特征将具有支撑其价格的重要基础作用,若从长期看,这一点相对于其它类商品而言,在根本上并不会太过受制于暂时的经济周期影响。
  
  ――最后,应该抛弃市场“炒作”是一种不正常行为的传统旧理念。对于当前铁矿石价格的暴涨,不乏有更多人都有一句“口头禅”,即:“炒作”。的确,这一轮矿价的上涨,当然包括“炒作”因素,但是我们必须改变长此以往对“炒作”一词的贬义理念,而应更深刻地认知真正的市场。我们应该清楚,市场机制下的“炒作”,是一种常态。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投机”也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经济行为,是对市场风险的一种能动性反应。甚至可以说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不懂、不会、不善“炒作”和“投机”,就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完胜。
  
  其实,在市场经济“经营趋利”理念驱动下的“市场炒作”营销方式,只要是不违反现行相关法律法规,都是很正常的。作为钢材贸易商和铁矿石贸易商,何时以何价位“囤进”多少货,又何时以何价位“抛出”多少货,完全是贸易商的一种独立自主的市场营销方式及策略,而贸易商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营销举措,只不过都想在“借机拉涨”的出出进进中抢准先机而多赚些钱罢了。只是,在需求没有大变化的同时,靠“炒作”上去的价格确实存在一定的“投机”风险;现实中,就看谁能恰到好处地把握好“炒作”或“投机”的盈亏出货点罢了。
  
  此轮矿价上涨现象,再次告知我们:其实,“炒作”和“投机”行为模式,是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一种“题中应有之义”。一般情况下,在钢市低迷尤其是沉寂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后,只要能够出现哪怕是一点点可以刺激钢价或矿价上涨的“借口”,无论是钢厂还是贸易商,都会极其迅速捕捉并利用机会把钢价或矿价拉升一把,又何况是在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预期的“超大背景”下了……这么好的客观“托市”机会,任何以经营趋利为宗旨的市场营销主体都会很自然而然地“充分利用”并“适时炒作”,这似乎没有什么值得过多“指判”的……以往传统陈旧的“市场观”,的确是应当彻底转变了。
  
  ……
  
  此轮铁矿石价格的上涨,给了我们许多的思考,也让我们对市场“规律”有了新的体认。
  
  2013,新的一年开始了,面对复杂多变的钢市和矿市,传统的、呆板的“库存”或“供需”逻辑,或已不能更加全面地反映复杂、多变、快变的真实市场了;甚者有时候当我们依据苦心积虑所累积的“历史数据”(客观上,某些数据并不准确)来研判当今中国市场的时候,却豁然发现并不十分灵验了。
  
  面对此轮铁矿石价格暴涨,我们必须记取:真正的市场,不为成规所囿。
  
  不是吗?
  
  中国真正形成市场机制下的钢材市场不过才二十年左右,中国彻底脱离国际铁矿石年度定价机制也才两年多的时间,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市场、怎样更全面地认知市场、如何更从容地适应市场,的确有待于我们深刻反思。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